欢迎访问养生调研网!

首页

当前所在: 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红寺堡区:推行“344”工作法 护航百姓健康 助力乡村振兴

  • 时间:2025-09-29
  • 作者:佚名
  •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宁夏中医药管理局)
  • 字号:

  

  党的二十大以来,红寺堡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上级改革任务部署,借鉴“三明医改”经验,以构建紧密型县(区)域医共体为切入点,推行“344”工作法(即压实3个责任、创新4项举措、坚持4化理念),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着力打通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新路径,有效促进医疗资源均衡扩容布局,全面提升县(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聚焦改革创新,提升“统”的质效。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围绕健康红寺堡建设目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压实党政主体责任。建立以区委书记为医改领导小组、区长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组长的“双组长”的领导体系,出台《红寺堡区紧密型医共体实体化运行实施方案》等5个文件,及时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近三年投入各类资金4亿元,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压实行业主管责任。组建医疗健康总院,实行各类资源集约化管理,扎实推进人员、业务、财务、信息、药械“五统一”,力促县(区)域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质高效,赋能医药卫生服务领域提质增效。压实协调联动责任。加强与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严格执行“先住院 后付费”“一站式”结算、门诊共济、药耗追溯等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全面取消药耗加成,深入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临床诊疗路径,2024年住院患者次均费用较2023年下降11.54%,药品耗材线上采购率分别达到100%、80%,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强化共建共享,提升“质”的水平。充分发挥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计生中心学科优势,着力提升诊疗水平。激活人民医院服务新动力。完成区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年救治急危重症患者1300余人次;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8人,先后选送44名业务骨干赴区内外帮扶医院进修学习;创建区市两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2025年新申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53项,连续三年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构建中医创新发展新体系。持续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成投用中医医院,引进13名知名中医专家定期坐诊,完成“两专科一中心”建设,设立专病门诊4个,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4个,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等机构共建慢性筋骨病博士工作站、打造实践基地。以中医院为引领,乡镇卫生院“中医馆”为枢纽,村卫生室“中医阁”为网底,全面提升中医诊疗、康复、治未病等领域的服务能力。2025年门诊、住院人次均实现了翻一番目标。健全疾病预防管理新机制。成立疾病预防控制局,健全医防融合协同机制,大力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建设,推行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建成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和处置率、传染病报告率均达到100%,组建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应急响应能力大幅提高。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62个,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76%,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88%。提升妇幼医育融合新效能。整合资源力量,持续提高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孕前优生等妇幼健康服务效能。2025年1-8月,孕产妇健康管理2880人,新生儿疾病筛查884人,“两癌”筛查实现农村妇女全覆盖。累计康复救助0~17周岁儿童635名,康复中心被自治区残联定为“残疾人康复观摩培训基地”。

  突出目标导向,提升“保”的能力。建立卫生健康局、医疗健康总院、各医疗机构自上而下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强化监督指导,推行“四化”理念,全面提升乡村医疗保障能力。2025年1-8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服务群众33.09万人次,同比增长12.5%,收治住院患者1905人次,同比增长70.85%,双向转诊77人次。日常管理制度化。建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统一行业质控标准,加强业务培训指导,举办各类培训17场次,持续提升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精心制定《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考核办法》《乡村医生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12项,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激发广大医务人员的干事活力。医疗服务多元化。深化京宁、沪宁、闽宁和“组团式”帮扶合作,建立“一对一”师徒帮带、团队带团队等机制,实施“一科帮一院”,组建6支帮扶团队定期到乡村一线开展坐诊、查房、培训、义诊,受益群众5万余人次。乡、村两级高标准完成健康宣教、慢病管理等工作。辖区高血压、糖尿病等4种慢性病筛查,核实率100%,随访率100%,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需求。健康服务信息化。建成贯通区乡村三级的全域医疗健康信息平台,促进高质量的“线上”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年诊断基层远程影像1.27万余例、心电1.4万余例、检验3600余例,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破解了基层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有限等“瓶颈”问题。资源调配一体化。选派业务骨干挂职乡镇卫生院副院长,配齐配强各医疗机构班子,补充和调配使用专业技术人员18人。争取各类资金1280余万元,配备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实用型医疗设备,升级改造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基层办公就医环境。

  通过强区域、带基层,我区在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护航百姓健康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4年人民医院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集团成员单位综合绩效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2家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3家卫生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97家村卫生室均达到了国家服务标准,实现了“常见病不出区,一般病在基层”的就医格局,为红寺堡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


原文链接:http://wsjkw.nx.gov.cn/sy_279/jknx/xwbd/202509/t20250928_50428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