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养生调研网!

首页

当前所在: 首页 > 大众养生 > 正文

从中风“半瘫”到自主生活,中西医“双引擎”让67岁的他重获新生

  • 时间:2025-09-28
  • 作者:佚名
  •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字号:

  

  

  “年初发病的时候,我这右半边身子沉的像灌了铅一样,吃东西也费劲,只能从鼻子里下根管子,吃饭喂药都得从胃管里打,生活根本无法自理,现在不光能自己走路,胃管也拔了,吃饭都不用人喂了!”67岁的张叔叔(化姓)回忆道。谁能想到,几个月前他还因为一场中风陷入“连翻身都要靠人帮”的绝境,如今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传统中医+现代康复”的组合拳,硬生生闯过了重重康复难关。

  病情突发:面临“天花板”级挑战

  2月份的一天,张叔叔感觉头晕、恶心、十分困倦,以为只是没休息好就没太在意。没想到第二天早上醒后右边胳膊和腿都不听使唤,想说话却“嘴巴跟不上脑子”,嘴角还一个劲儿流口水。家人赶紧将他送往医院,核磁共振结果显示:左侧延髓急性梗塞灶,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溶栓时间,只能选择保守治疗,加上之前就有脑梗以及多年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病,康复难度堪称“天花板”级别。

  刚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病房时,康复团队对张叔叔卒中后的功能障碍进行了详细评估,问题十分棘手:Barthel指数(衡量生活自理能力的“硬指标”)才40分,属于重度功能障碍;站立平衡Ⅰ级,站都站不稳,随时可能摔跤;右下肢没力气,难以行走;更让人揪心的是,他的吞咽功能跌到FOIS2级,稍微喝点水很容易就呛到气管里,只能插胃管进食。

  中西医联手打出康复“组合拳”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团队为张叔叔量身定制了一套中西医并重的康复方案。

  中医方面:针对“痰瘀阻络、气阴两虚”的中风病证型,康复医师采用“针刺+中药+艾灸+拔罐”。针刺百会、风池、风府等关键穴位,疏通经络;内服中药调理全身气血;艾灸和水罐借助温热作用,让淤堵的经脉慢慢周流起来。

  

  西医方面:平衡仪、重心转移训练帮助张叔叔站稳不摔跤;PNF训练、E-LINK、踏车训练帮助右下肢恢复,并增强心肺功能,全面提升康复效果;针对吞咽功能差,通过电刺激唤醒失能的吞咽肌群,球囊扩张术打通进入食道的闸门,提高吞咽连贯性,调整呼吸、改善吞咽器官功能;还有“镜像训练”以及“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更直观的观察肌肉是否锻炼到位。

  

  奇迹发生:3个月恢复“自主生活”

  通过这套“组合拳”,3个月后,张叔叔从“躺平”恢复到“自主生活”。

  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从40分涨到80分,可以自己能穿衣、吃饭、走路。

  吞咽功能:成功拔掉胃管,FOIS等级从2级升到5级,可以进食流食。

  肢体运动功能:站立平衡达到Ⅲ级,可以自己坐立、站立、短距离步行。

  现在的张叔叔,每天都会主动跟着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感慨着:“北京中医医院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还为医疗团队亲手写了感谢信。

  

  

  中西医结合就是“康复密码”

  张叔叔的经历并非个例。在北京中医医院,还有众多中风患者通过“中医特色+现代康复”相结合的方式重获新生。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无论是针灸疏通经络,还是中药调理体质,都能精准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而现代康复技术则通过专业评估和科学训练,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功能障碍。二者相结合,犹如为康复过程装上“双引擎”,既能增强身体基础,又能加速功能恢复。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509/t20250928_42122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