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养生调研网!

首页

当前所在: 首页 > 大众养生 > 正文

命悬一线抢救回来的“重器”原来是它

  • 时间:2025-09-28
  • 作者:佚名
  •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字号:

  

  

  上周,我们在《生命重启的六天:一位猝死患者的ECMO救治之路》中,讲述了一位48岁父亲与死神赛跑的故事。当心跳骤停的阴影笼罩,将他从生死边缘拉回“重生”轨道的,从不是虚无缥缈的奇迹,而是一台能临时“接管”心肺功能的硬核医疗重器——ECMO。这台被医护人员亲切称作“生命摆渡船”的设备,究竟藏着怎样的救人密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很多人误以为 ECMO是直接替代心肺的“全能机器”,其实它更像一位精准调控的“生命管家”。简单来说,它能将患者体内缺氧的静脉血引出体外,通过特殊的“膜肺”装置完成氧气交换,再借助人工泵将含氧充足的血液送回体内——整个过程就像给“罢工”的心肺按下“暂停键”,让它们能在“休整期”安心恢复功能。此前在机场猝死患者的抢救中,正是VA-ECMO(静脉—动脉模式)同时扛起了心脏泵血与肺部氧合的重任,才让一度紊乱的生命体征逐步趋于平稳。

  但这台重器绝非“万能神药”,它的应用有着严格的适应症:主要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心肌炎、心脏骤停等极端危重情况,是为濒危生命争取恢复时间的“最后希望防线”。

  ECMO救治的关键,一半在设备,一半在团队。还记得那位患者入院时的危急场景:室颤反复发作、脉氧饱和度仅维持在50%-70%,微弱的生命之火随时可能被死神吹灭。“启动ECMO!”随着一声果断指令,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即刻展开——超声医生精准定位血管、穿刺团队稳准进针、护士快速预充管路,每个动作都像刻进肌肉记忆般流畅娴熟。从评估病情到成功转机,全程仅用1小时;3.5L/min的血流量精准输送,100%氧浓度持续供氧,当监护仪上刺眼的“警报红”缓缓转向平稳的“安全绿”时,在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令人振奋的背后,是团队极致专业的支撑:科主任现场统筹指挥,急诊、ICU、超声等多学科人员无缝衔接配合,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错失生机。“ECMO启动快一秒,患者就多一分希望”,这份与死神竞速的响应速度,正是医院急救实力的直接体现。

  能让ECMO发挥最大威力,绝非单一设备或团队能做到。它更像一面镜子,照见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

  事实上,能让ECMO充分发挥“生命重器”的威力,绝非单一设备或团队能实现。它更像一面镜子,清晰照见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我院不仅组建了专职ECMO团队,更搭建了从急诊抢救到重症监护的全流程标准化体系,多学科专家随叫随到,打破科室壁垒形成高效救治合力。

  从机场猝死的紧急救援,到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这台“生命重器”已多次在我院创造奇迹。但比设备更珍贵的,是医护人员“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信念。当生命遭遇骤停,ECMO是最后的希望防线;而那群与死神博弈的全体医护人员,就是守护这道防线的坚定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509/t20250928_42125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