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养生调研网!

首页

当前所在: 首页 > 养生保健 > 正文

深秋补养,推荐10种食材,常见易得,效用平和

  • 时间:2024-10-16
  • 作者:佚名
  •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 字号:

  

  

  

  

  

  

  

  

  

  芹菜性味甘凉,具有清胃、涤热、祛风之功效,还有助于平抑肝阳、降血压。

  芹菜吃法众多,可切碎做馅料,也可清炒或搭配百合、肉丝炒香。平素口味清淡者,还可以用热水焯熟后凉拌,也可榨汁饮用。

  不过,脾胃虚寒的人宜少吃芹菜。

  

  04

  白萝卜

  

  

  

  白萝卜具有清肺、止咳的功效,生吃白萝卜可解腹胀之围,又能促进大肠运动,适宜深秋食用。

  白萝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

  

  05

  山药

  

  

  

  山药性味甘平,既是餐桌常见的菜蔬,又是常用的中药。

  《本草纲目》记载山药的功效为“强筋骨,主泄精健忘。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烹饪方法多样,是营养配餐、食疗的好原料。

  

  06

  芋头

  

  

  

  芋头味甘、辛,性平,具有健脾补虚、散结解毒的功效。

  选用肉质细腻的芋头制作芋饼,外皮酥松,内馅绵润香甜,老幼皆宜。

  

  07

  红薯

  

  

  

  红薯性味甘平,具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之功效。

  将红薯与粳米熬粥有健脾养胃、益气通乳、润肺通便的作用。

  秋季常食此粥,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皮下脂肪,延年益寿。

  

  08

  秋葵

  

  

  

  秋葵味淡、性寒,归肾、胃、膀胱经,有补肾、利咽、通淋、调经的功效,还有降糖、保护肠道、减少疲劳、增加抵抗力的作用,被称为“绿色人参”。

  若有口干、咽干、小便灼热、大便干等秋燥症状,尤其是有糖尿病者,此时应多食用。

  

  09

  慈姑

  

  

  

  慈姑又叫白地栗,很早就被作为药食两用之品。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肝、肺、脾、膀胱经,具有敛肺、止咳通淋、散结解毒等功效。

  如出现上火、咽喉干涩、干咳、小便灼热等症状,可以食用。

  

  10

  板栗

  

  

  

  板栗有“干果之王”之誉,《本草纲目》认为其味甘、性温,归脾、肾、胃经,有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之功,还可治腰膝不遂、肿痛瘀血等。

  此时节可水煮、蒸或糖炒板栗佐食,亦可与鸡、鸭、五花肉红烧作菜。但平素容易反酸、嗳气者应少食。■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50807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