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养生调研网!

首页

当前所在: 首页 > 养生保健 > 正文

别再误解阿尔茨海默病!5问5答带你科学认识 |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

  • 时间:2025-09-22
  • 作者:佚名
  • 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字号:

  

  

  当我们谈论起阿尔茨海默病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老年人容易得这种病。然而现代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疾病的认知需要更新——它并非老年人的“专利”。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自己真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吗?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一起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知识,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守护自己和身边人珍贵的记忆功能。

  问:阿尔茨海默病常被认为是只有老年人会得的病,请问这种观点正确吗?

  这个观点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很多人都觉得阿尔茨海默病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病,但其实并不准确。虽然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是在65岁以上发病,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五六十岁甚至更年轻的时候就发病,这类情况被称为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但中青年人如果偶尔忘事也不必过度紧张,这种情况大多数都是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只有当忘事现象发生得比较频繁,且明显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才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问:有什么好的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呢?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坚持运动、规律睡眠、均衡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2.保持活跃的社交,培养长期的兴趣爱好,比如阅读、绘画等。

  3.保护好听力和视力。

  这些方法看似日常,但只要长期坚持,就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切实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问:如何区分是正常老年健忘还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信号?

  一般认为,老年人的良性健忘主要表现为“忘细节、记大事”。比如会忘记要买的菜名,但能记得“要去买菜”这件事,家里人提醒后也能回想起来;而且这种情况发生频率不高,通常每周一到两次,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而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遗忘往往更加严重。比如刚说过的话转眼就忘、一天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即使家人提醒也无法回想起来,出现这类情况时就要提高警惕。

  此外,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还有很多其他表现,比如性格变得淡漠或者躁狂、原本熟悉的家务突然不会做,部分老年人还可能出现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说话词不达意等问题。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需要高度怀疑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问: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通过调控脑内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来改善患者认知、行为等相关症状,第二类是通过清除脑内的致病蛋白(如淀粉样蛋白)来延缓疾病的进展。

  2.非药物治疗:科学的认知训练与规律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已被证实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改善认知功能。保持均衡饮食,同时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可有效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治疗方法均需“尽早使用”,且需长期坚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问:经常听说老年人会出现脑萎缩,出现脑萎缩以后一定会得阿尔茨海默病吗?

  阿尔茨海默病确实会导致脑萎缩,但“发现脑萎缩”并不等同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这就像人年纪大了皮肤会出现皱纹一样,脑组织会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缓慢的体积缩小,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阿尔茨海默病引发的脑萎缩与生理性脑萎缩,主要有两点区别:

  1.萎缩部位不同:阿尔茨海默病的脑萎缩优先累及与记忆力相关的海马区域,同时波及大脑皮层;而生理性脑萎缩通常表现为全脑弥漫性的轻微缩小,没有“重点受累的区域”。

  2.萎缩程度与伴随表现不同:阿尔茨海默病的脑萎缩速度明显快于生理性脑萎缩,且常伴随记忆衰退、分不清时间地点、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等症状;而生理性脑萎缩程度比较轻微、进展速度缓慢,也不会出现上述脑功能损害表现。

  因此,发现脑萎缩后不必过度紧张,关键是观察是否伴随脑功能损害的相关表现,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评估即可。


原文链接:https://wjw.shanxi.gov.cn/zfxxgk/fdzdgknr/jkzx/202509/t20250922_996331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